今天是: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品牌活动] -- 小记者 -- 夏令营冬令营 -- 研学旅行 -- 亲子活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深化综合改革 提升育人质量
发布日期:2020/5/20           浏览次数:378次           [关闭]

深化综合改革 提升育人质量 
—— 过去一年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回顾 
本报记者 赵秀红 王家源 
 

   过去一年,对基础教育而言,是对根本办学方向更加坚定、更加明晰的一年,是重点领域有所突破、落地有声的一年,也是国家对质量提升顶层设计、系统部署的一年,更是立足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一年。 
    坚定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与来自一线的思政教师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畅谈、交流。 
    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座谈会后,全国教育系统积极行动起来,针对如何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 
    当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作出部署。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各地发挥积极主动性,积极探索:青海省从提高思政工作者职业地位、打造网上思政课堂等10个方面全力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湖南省充分利用全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挖掘育人元素,做到思政课建设有力、有为、有效。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为了建好建强思政教师队伍,2019年5月到10月,教育部、中组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文件。 
    牵住牛鼻子,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消除大班额、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也许政策可以用几个字眼概括,但是背后关系千万家庭和亿万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在过去一年中,围绕基础教育重点难点问题,除了深化改革、综合改革,别无他法。 
    自《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公益普惠”这4个字成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2019年初,以国办名义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聚焦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园一案”开展治理,推动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资源。 
    “这所幼儿园,是全市开展配套园整治工作以来,最早无偿移交政府的3所幼儿园之一。”山东省日照市教育局托幼办主任王成梅说,小区配套园规划建设及整治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教育部门跑去找开发商,连老板都见不到”。 
    最后,这个海滨小城以“百日攻坚”行动啃下硬骨头。目前,全市小区配套园整改完成率达72.5%。 
    湖南长沙,将建设用地原出让金在扣除土地成本后,退还给开发单位;上海、北京等相继出台了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对普惠幼儿园的管理依据;天津市河西区探索出了“优质园办新园、新园独立运行”的集团管理体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各地排查出需要治理的2.1万所小区配套园中,已有1.2万所幼儿园全面完成了整改任务,完成率达57%。 
    今年的基础教育,还有个特殊意义的重要任务: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这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 
    过去的一年多里,建立完善了中小学生学籍系统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贫困人口信息库比对机制,进一步摸清了辍学学生底数,建立了工作台账和管理平台,实施动态更新和销号管理,实现了各省份上报辍学数据、学籍系统台账数据和省级扶贫部门掌握的辍学数据“三统一”。 
    各地综合运用感情、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方式进行劝返,确保劝得回、留得住。如青海组织3万余名干部深入居民家庭、牧民帐篷,以磨破嘴、跑断腿的精神逐门逐户做工作。云南、广西等依法审理了多起控辍保学“官告民”案件。 
    摸排、劝返、资助、宣传……控辍保学的每一份努力都获得了成效:截至2019年12月30日,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辍学人数由29万(其中建档立卡15万人),下降至4000人(其中建档立卡500人),为2020年实现国家规划的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和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决大班额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也同样取得让人瞩目的成就: 
    在加强源头控制、加强经费支持、稳定乡村学校生源等多措并举之下,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平均比例从2018年的7.1%下降至4.0%,提前一年实现了基本消除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的工作目标。 
    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89.5%,有28个省份和兵团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到2020年底,全国及各省份都实现90%的普及目标指日可待。目前,全国除新疆外的30个省份均建立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 
    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工作,涉及多方利益,原因复杂,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既有顶层系统的设计和部署,亦有地方破釜沉舟的勇气;既有对公共政策逻辑起点的准确把握,亦有对普通百姓教育期待的回应。我国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这些重点难点领域的综合改革,贡献不可磨灭。 
    增内涵提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3个重要文件印发,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从“基本均衡”步入“优质均衡”,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深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劳动教育落地……这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建梁立柱的一年,也是关键领域有所突破的重要阶段。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3个文件的出台,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系统设计,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 
    2019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当年10月,浙江省海盐县,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从教育机会公平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 
    没有关键领域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就难以落地。2019年11月,教育部出台3个重要配套文件,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提出具体要求。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书育人载体,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2019年秋季学期,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海南6省份的高一年级率先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实现了教学与考试的有效衔接。同时,为加强义务教育与高中课程的衔接和一体化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工作启动。 
    为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教材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发布,首次对我国教育领域各学段、各学科教材建设作出系统设计,《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4个教材管理办法同步出台。 
    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多重背景,倒逼学校从学生成长的长远角度,持续探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年来,劳动教育逐渐在中小学扎根,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文件,校长、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被唤醒,劳动教育正在成为学校的重要课程。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有了顶层设计。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带来了深刻考验。为了两亿多大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教育系统打响了一场“停课不停学”攻坚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迅速搭建,各地创新性政策相继推出。而这场大考在集中展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教育”成果的同时,也成为一次探索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的生动实践。 
    抓规范促治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今年,争相报考优质民办学校的热闹景象不再。“今年政策变了,实行公民同招,民办学校入学需要电脑摇号了。”上海家长徐先生说。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全覆盖,“择校热”顽疾得到有效抑制。而民办学校掐尖招生,成为扰乱招生入学秩序的突出问题。 
    2019年,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落地,成为教育部重点推动项目,要求所有省份在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中全部落实到位。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基础教育牵动着无数家庭,社会关注度高,良好的教育生态对基础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基础教育的两个关键词“公平”和“质量”都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发展的生态。 
    学生减负指向的是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命题,需要综合施策,充分体现了构建教育治理体系的必要性。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切口,新一轮学生减负拉开了序幕。经过为期一年半的专项治理,绝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纳入了监管之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基本完成整改。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部署开通“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管理。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推出后,已有20余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方案。上海从优化课程、提高质量、家庭社会协同等5个方面综合施策,给中小学生“松绑”。浙江“减负40条”把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执行各项规范出现偏差等突出问题上。 
    目前已有29个省份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的意见,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为切实减轻因竞赛带来的过重课外负担,教育部近年来大幅削减面向中小学的全国性竞赛数量,对竞赛活动实行清单制管理,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落地。 
    基础教育良好的社会生态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2019年2月,教育部启动家校协同育人攻坚行动。经过一年的攻坚,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得到深入宣传。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基础教育一端连接着万千家庭的期盼,一端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近年来,基础教育在保方向上更坚定,在促发展上更公平,在提质量上更深化,在抓生态上更规范。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的一项调查,2019年教育总体满意度为86.1%,较2018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功不可没。 
    2020年是基础教育多项指标“交账”的一年,也是基础教育全面进入新时代的第一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伴随改革的系统和深入,基础教育正为建设教育强国的蓝图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