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品牌活动] -- 小记者 -- 夏令营冬令营 -- 研学旅行 -- 亲子活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培根铸魂践初心 启智润心担使命
发布日期:2022/1/4           浏览次数:450次           [关闭]

——成都市创新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成文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让广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要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11月29日,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部署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依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在心理健康标准、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构建全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专业又及时!正好需要!”11月11日,家长“Angie橄橄”在“成都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下留言。11月上旬,成都市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遭遇战”,在疫情面前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成都市教育部门迅速在官方微信号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课。11日,第二堂心理健康微课《进阶的绿巨人》如期推出,成都市广大师生、家长、学生观看和分享了这堂课。
    这只是成都市重视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成都市已建成以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22个区(市)县二级心理维护中心为支撑、1300余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室)为保障的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培养了106名A证专职心理教师,2.2万名教师取得心理辅导员B级资格,3.7万名教师取得心理辅导员C级资格。
    回首来路,硕果累累——成都市7所学校获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5所学校获评“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70所学校成为市级特色学校。市、区、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体系完善,承担18个国家级别、39个省级科研课题,“学校心育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荣获全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聚焦体系建设,做优顶层设计
    “过去几年,新都区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年)》文件精神,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与实际情况,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实践载体,不断建立健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创新开展考前心理团辅活动、心理筛查及危机干预等特色亮点工作。”新都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都市一系列顶层设计和相关制度的出台,让该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心中有数、工作有路。
    如何高位推动、做好顶层设计?成都市坚持系统思维,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从2002年开始连续实施4个《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成都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成都教育现代化2035》。
    同时,实施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室)建设标准指南》《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价标准》《学校心理辅导员ABC三级资格认证实施方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制定出详尽、科学的工作标准。
    在保障措施方面,充分发挥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落实经费保障,2016年以来共配套市级专项经费1340余万元。
    翻开《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年)》,可以看到成都市围绕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优化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
    比如,实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加快中心城区新建学校、郊区新城、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采取“特色学校+弱校”“特色学校+新校”“特色学校+农村学校”等方式,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郊区新城学校的结对发展……
    落实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标准,每所中小学(含职业中学)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参照国际标准1000:1的生师比,配备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成都市各区(市)县和中小学校对标规划,认真细致地梳理任务要求,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落地——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有90%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庭情况复杂,因此学校从建校初就十分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成都市金牛中学校长吴伟介绍,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四川省、成都市相关规划,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先发展引领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我们对照《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积极争创,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关要求。”
    “按照成都市标准,全域实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已建成心理健康辅导室。”武侯区教育部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区积极落实规划要求,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充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小学的蓬勃开展。下一步,武侯区将进一步对标规划补齐短板,按照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标准,逐步配齐专职心理教师;进一步畅通家庭、学校、医疗部门之间的绿色通道,为有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服务。
    当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的共识。据介绍,目前成都市正在制定《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项工作方案》,全面构建早期预防、分级预警、科学干预的“三预”工作机制,实施家庭关心关爱、学校服务提升、医教结合、社会服务4个专项行动,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工作格局,普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效缓解学生心理问题和疾病发生。
    聚焦课程建设,做强专业内容
    “什么时候谈恋爱比较合适”“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性格太外向是一件坏事吗”……11月26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课在郫都区犀浦实验学校开讲。国家注册心理师、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张海滨老师作为主讲老师,为现场240名初一年级学生普及了青春期的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接受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
    类似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成都市中小学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渠道在课堂,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成都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表,要求每两周安排一个课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到学科教学、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
    “学校教育始终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除了多学科的学科渗透以外,专门开设、专人执教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推进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举措。”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介绍,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健康课与其他学科课堂进行整合,尝试各种跨界创新课堂。“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提炼出‘情境—体验’式活动课堂模式,获得业内广泛认可,心理健康课堂成为学生热切期盼和非常喜欢的课堂。”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成都市指导各学校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班会课、心理综合实践课三类课程,常态化开展心理班会课,举办心理班会课评选活动,将校园心理剧、生涯行走课程等引入综合实践课。
    在武侯区各中小学,学生们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使用的是《生活、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两本地方教材;各学校间周开展一次“心理班会课”,全区隔年组织一次“心理活动课大赛”“心理班会课大赛”,评选出“同侪交往”“我想和你说说话”“放松再放松”等优秀课例;将“校园心理剧”“生涯行走课程”等引入综合实践课,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心理综合实践课程。如华西小学全员心理健康运动会、科技园小学七色花夏令营、礼仪职中《班级心理状态晴雨表》等典型案例、特色经验成果在全省、全市推广。
    同时,成都市还积极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结合“5·25”心理健康日等主题,实施关爱生命行动。开设“熊猫智慧家长”栏目,推出《听我说》心理访谈公益节目,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等。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仅需要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需要专业科学的支撑。成都市在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聚焦“专业”谋篇布局,建立专业平台、打造专业队伍、开展专业研究。
    2021年3月25日,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江学者工作站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与成都市联合开展顶层设计、建立市级心理大数据平台系统、定期发布监测报告、策划组织教师培训,通过发挥专业平台作用,进一步推动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高位优质发展。
    在打造专业队伍方面,成都市按照“因需培养、梯级发展”策略,创新实施心理辅导员ABC分级培训及资格认证制度,构建专家型、骨干型、通识型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目前已启动第二批心理辅导员A证培训。
    “近年来,青羊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实现心理健康教师全覆盖。”青羊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以“三格成长”和“一心一精彩”两种模式,实现教师队伍的梯度建设,推动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其中,“一心一精彩”通过沙龙、讲座、示范课等方式展示骨干教师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成果。
    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研究在成都市各学校如花朵一样次第绽放。例如成都市树德中学在实践中将园艺活动课程化,先后开发出校园园艺四季课程、园艺五感课程、自然体验课程、微园艺微公益课程等15个园艺系列课程。为验证园艺疗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该校开展了校级课题“开心农场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市级规划课题“园艺疗法提升特殊需求学生工作人格的研究”、省级课题“园艺疗法对中学生心理干预研究”,开发出“箱庭园艺心理辅导技术”“园艺疗法课程系统”等心理辅导方法和措施,得到国际国内专家的认可,并推广应用。
    聚焦心理服务,做实危机干预
    “没关系孩子,你有什么害怕或者困惑的心事都可以跟我们说,叔叔阿姨会帮助你的。”在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部热线电话时不时就会响起,这就是面向全市为孩子提供心理健康援助的“962028”心理热线。
    据介绍,早在2017年,成都市教育部门就开通了“96202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热线,面向全市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帮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热线服务除解决平常的心理求助外,还为那些因疫情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心理“急救”。
    2021年11月初,成都市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遭遇战”。11月5日起,成都市教育部门组建了以首批50名心理健康A证学员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加强了“962028”心理热线和QQ网络在线心理服务的师资力量,并通过在线微课等多种方式为居家隔离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同时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关护活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接到家长和学生来电144通,为来电的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抚慰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成都市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心理咨询师夏英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她值守期间,一位求助者打来电话时情绪非常激动,能明显地听到电话那头有抽泣声。“了解到是因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清楚相关防控政策,内心十分焦虑且紧张恐慌导致情绪有些崩溃后,我立即进行了情绪安抚,然后进行了解释与交流。”经过夏英的专业疏导,求助者最终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热线承担着“心理急救室”的作用,为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包扎”。除了热线外,成都市还同时开通了QQ网络心理辅导服务,提供更多的援助方式。各区(市)县还组织心理健康专家和专职教师,以家校联系会、心理班会课、团体和个体辅导等为载体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并通过官方公众号推送“防疫心理微课堂”系列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威胁学生生命健康的同时,也给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成都市教育部门德宣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成都市针对“后疫情时代”尤其是返校复课后全市学校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以“危机与生命”为主题,将疫情作为生动深刻的教科书,积极开展危机应对和生命教育,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化“危”为“机”,筑牢学生心理防疫战线。
    为摸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020年5月,成都市对3个区(县)18所学校共计7514名学生进行抽样调研,并以调研结论为基础,组织心理健康专家和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多种形式,摸查师生返校复课后的情绪状况及心理需求,研究分析师生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3万余名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的首位作用,及时发现并配合家长做好有心理危机倾向的高危学生的干预行动。制定实施《关于加强返校复学后师生心理关护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预防、缓解疫情对师生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
    2021年9月,亚洲教育论坛儿童友好理念下的少年儿童抑郁症防治圆桌会议举行,成都市发布了《青少年抑郁症防治2021成都宣言》。
    《宣言》指出,“儿童友好”首次出现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中国5年内将建设100座儿童友好城市。倡议全社会应当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换我们充满希望的未来;倡导孩子们多游戏多活动,与家长沟通;倡导家长们直面问题,重视陪伴。同时还指出,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忧郁情绪,如果持续的、无休止的悲伤、疲惫或易怒需要警惕抑郁症的可能。希望家长能够做好倾听的准备,专注于倾听,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能大大帮助他们感受到理解。如果孩子不愿意沟通,请不要放弃,可以寻求孩子信赖的第三方参与帮助,进一步了解孩子,从而建立新的信任关系,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向他人倾诉。
    成都市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行动,充分发挥本区域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指导学校利用新媒体推送心理调适方法、居家防护小妙招、心理援助资源等,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视频课,开展线上“家访”,重点做好居家、集中隔离学生心理健康识别与心理疏导工作。2021年9月,成都市全面启动180多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全员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在确保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的基础上,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学生建立工作台账,联动家庭、医院、专家等开展干预工作。完善“一年一筛”“一生一案”的工作机制,依托大数据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举措。此外,成都市教育部门还将通过测评的数据,对各区(市)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发布整改清单,推动心理健康工作整体推进。
    据介绍,下一步成都市将加强市、县、校三级心理健康中心的职能,强化专职教师的配备,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预防、预警、干预的机制,为“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