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品牌活动] -- 小记者 -- 夏令营冬令营 -- 研学旅行 -- 亲子活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专栏
  家长专栏
教儿育女:农村和三、四线城市教育的三大现状
发布日期:2019/3/1           浏览次数:992次           [关闭]

    教育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教育资源向一、二线城市的倾斜,让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家庭情何以堪?一代又一代低收入人群的命运像一个魔咒束缚着他们的思想,他们也渴望着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是真的很难?


一、家庭教育处在真空状态

    无论是农村还是矿区的城乡结合部,有许多的家庭,因为父母双方要工作,无奈之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爷爷或者姥姥家,让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照顾,这种现象特别在农村更是多见,家庭教育成为空白,成为真空状态,在他们的心中,只要让孩子吃好、睡好就行,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不知道家庭教育是什么?年岁大的老人,自己照顾自己都成为问题,还带着孙子和外甥,吃饭也有一顿没一顿,冷一顿热一顿,孩子的社会经验和学习方面全部是真空状态,孩子的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这些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但是没有办法,父母在外打工挣钱,条件肯定不如家里,因为自己吃住都是问题,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厂企业工作,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相比下,放在家里让老人带还算放心。稍微有点条件的放到幼儿园,每天老人弯着腰蹒跚着去接孩子,条件不好,就放在家里,任孩子长大。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有许多孩子甚至上了小学,还让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接送孩子,所以在督促孩子学习上,和老师互动上明显不足,我们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这些孩子已经输到了起跑线上了,他们的家长心里充斥着无奈和没有办法,甚至上过一天算一天,他们把孩子学习成绩全部寄托在天赋和命运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其实他们永远也摆脱不了自己的宿命。


二、好的教师资源流失严重

    国家的振兴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这些道理谁也懂,但是在落实出现了偏差,好的教师资源全部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或者相对一部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有点尴尬,就从矿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来说,一部分人不想走还愿意留在当地或者农村,他们当地学校里的老师,逐渐地流失,因为工资低,待遇差,学校的学生也不多,全部关停不现实,不关停,剩下的老师按部就班上班,一般都是退休的,升迁无望的,家就在附近的。有点门路的,有的关系的,有上进有能力的年轻老师全部走了出来。这还是好的,相比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因为地区条件的限制,一个老师甚至带好几个年级好几个班,网上说,某些山区小学六个年级五个班短缺23名教师。如何弥补教师的空缺,而不致造成大的损失,成为农村当地主管教育领导的心头之重。无奈之下,只好从社会临时招聘教师,以解燃眉之急。但由于工资低、琐事多、任务重,应聘者寥寥无几,所招聘人员学历也是良莠不齐,大学的、高中的、初中的、甚至小学的,不一而足,即便如此某些山区学校有时也会出现一师难求的尴尬的境况。


三、当地学生的严重流失

    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以及拆迁后的地区,当地的学生流失非常严重,谁都知道学校资源和老师的资源的重要性,但是无奈好的学校和老师都在一、二线城市,就是不济的也是当地的市里,对于农民和低收入者,他们望眼欲穿地期盼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山区教育,关注城乡结合部的教育,渴望教育政策的天平向农村稍微倾斜一下,向山区学校分配一些优秀教师,但无奈教育城镇化的趋势如滚滚车轮无情的向前碾去。无奈之中,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可以改变孩子的教育,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条件好的家庭选择买房搬迁到城市居住,条件较好一时买不起房子的选择异地租房供孩子上学,条件困难的只好蜗居原地,伺机而动。有的矿区一个班就有两个学生,其他的孩子不是去了市区上学,就是去了民办教育资质较好的学校,他们用辛苦赚来和借来的钱,让孩子上私立高价学校,为了就是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改变家庭一生的命运。